2008年12月2至3日,全国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论坛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我校金沙990活动大厅四位博士生参加了该次论坛,并有上佳表现。
论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问题以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
论坛邀请与会的有全国各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88名博士生代表以及部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侯惠勤教授,北京大学金沙990活动大厅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占安教授,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永廷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做了高水平的演讲。与会博士生们通过论坛总会及各分会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论坛的质疑、碰撞、争鸣、融汇诸互动机制,使会议气氛紧张、热烈而又友好。精辟演讲、精彩点评与精深讨论使论坛熠熠生辉,从不同学科角度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发展的理论及实践价值,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金沙990活动大厅王清涛、孟宪霞、孙强、刘佳四位博士生与会,并积极参与了论坛讨论争鸣,其中孟宪霞同学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精神及其当代解读”的主题发言,王清涛同学主持分论坛讨论并作总结陈词,二者均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对于四个专题的研讨,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问题。与会学者及博士生们纷纷表示,马克思理论在当下受到严峻挑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侯惠勤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是毁灭性创造,而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要在批判中进行理论创新;王宏维教授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有国际的向度。罗成富博士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王格芳博士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和实现机制;孙亮博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面向事实”抑或“面向文本”的方法论讨论更是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
2、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会者关注的重点有:阿多尔诺的社会观,布洛赫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异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理论,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与墨菲的竞争多元主义。而在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领域,探讨的问题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向后现代的延伸问题,现代异化方式向后现代转化问题,以及从德里达的视角观察马克思主义精神在当代历史境遇下的价值问题。研究者力图通过对异化、物化、人的解放等问题的探究,揭示当代人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对立,以及人与当下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矛盾,并试图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既有成果回应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从而开拓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新的维度。
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与会博士生就这一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开始探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与儒学的关系,其思想前奏等。东北师大的刘岩博士还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谈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接受问题;东北师大的黄桂英博士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在逻辑。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陈金龙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化的研究关注现实多,对文本的关注少,要把中国化放在历史思潮中去看待。华南师大傅玉能教授肯定博士生代表丁小丽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立足国情去研究和创新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会代表主要探讨了“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问题,权力监督、社会民主、党内民主,分配民主,网络民主政治、社会基层民主等问题。吉林大学的董树斌博士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将向宪政国家靠拢;中山大学的孙晓辉博士讨论了政府权力运行的边界困局问题及解决方案;华南师大的黄振辉博士提出未来协商民主的走向是协商民主的实践形态将相互融合,非正式领域的协商民主将向正式领域的协商民主扩散等。
此次论坛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展示了蔚为壮观的研究队伍,与会者表示,要以该博士论坛为新起点,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思路与新境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促进并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文/孟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