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990活动大厅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周向军院长在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学科建设大会上的主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3-09-16    作者:     来源: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八大关系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八大关系:本学科课程体系与相关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一级学科课程体系与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六个二级学科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硕士生课程体系与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关系;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的关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学术讲座的关系;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学科课程体系的规范性要求与培养单位自主设置课程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要避免和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和做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课程体系 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好好地建设她。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我们作出诸多努力。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基本的、不能回避的重要方面。课程体系建设本身也是复杂的,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一系列关系。在这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有价值的成果。同时, 与学科设立的时间较短相联系,这种探讨还是初步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基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自己探索。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当前重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其一,本学科课程体系与相关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它与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与理论经济学特别是与政治经济学学科,与政治学特别是如中共党史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与历史学特别是与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等等,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它的课程体系建设,理所当然地要参照、借用其他学科的某些课程,要在其他学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本学科的课程,构建本学科的课程体系。这里,很用得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但是,必须而且也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毕竟与这些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和自身的特点,这也正是该学科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的根据。否则设立这一学科,既无必要也没有可能。相对于其他相关学科,本学科的重要特点,至少有两个,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集中性,二是在功能上,直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科支撑。从第一个特点来看,本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其他学科分门别类地开设课程不同,它首先要考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集中性、和系统性的需要。比如就理论原理研究的课程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政治经济学学科要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研究,与此不同,本学科则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并且这种课程,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经学原理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研究等课程的的机械的、简短的相加或拼凑。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原理,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内在地联系起来的新课程。从第二个特点来看,其他学科,也许会程度不同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问题,但是,这决不是它们的重点,而且即使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是局限在分门别类的学科性教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则不同,这个学科设置之初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因此,本学科在课程设置中,不能不比其他学科更多地关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比如明确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课程。在认识和处理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倾向应当注意克服。一是过多地、机械地利用了其他学科的课程,忽略了本学科的的特点,甚至有以其他学科课程代替本学科课程的做法。二是强调本学科的特殊性,忽略了借鉴其他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即使注意到利用其他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也停留在形式上,难以做到“脱略其形而求其神合”。两种倾向比较起来,目前的主要倾向是前者。出现这种主要倾向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本学科的特殊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把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难以做到着眼其特点;二是本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其课程体系建构难度较大;三是其他学科的建设有较长的历史,其课程体系已臻于完善,本学科基本上是从其他相关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得心应手,用起来方便。这种倾向如果不克服,体现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在本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要重点克服这种倾向。
   其二,一级学科课程体系与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
   众所周知,同其他学科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分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本学科目前的学位授权点,也分为两类,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具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单位,许多采取的是按照一级学科招生、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的方式。与此相联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就有一级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其他单位,采取的是按照二级学科招生、按照二级学科培养的方式,与此相联系,就有个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这样一来,两级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要充分地看到,两级学科层级不同,是有差别的,与此相联系,两级学科的课程体系应当有所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一般地说,一级学科的课程体系的范围要宽泛,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下属各二级学科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同时,又要注意到一级学科的整体性、规范性,应首先设置出体现一级学科基本要求的主干课程。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相对而言要窄一些,它的设置则主要考虑的是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的特点或特殊要求。其次,也要看到,两级学科也是统一的、有联系的,他们的区分具有相对性。与此相联系,两级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有统一性。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抛开二级学科课程体系而独立存在,二级学科课程设置也要充分注意到一级学科主干课程体系的规范性要求。在这里,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在一级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中,出现“窄化”现象,既没有充分考虑到一级学科的特点,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二级学科的特点,以某个或某几个二级学科的课程体系代替一级学科课程体系,或者是几个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的简单凑合。二是在二级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中,出现“泛化”现象,把一级学科的许多课程放到二级学科中,以一级学科课程体系代替了二级学科课程体系,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从本学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实际情况看,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都应当注意克服。
   其三,六个二级学科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了六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六个二级学科各有各的特点,这是他们独立存在的理由或根据。与此相联系,六个二级学科的课程体系也不应当千篇一律,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二级学科课程体系间的关系问题更为复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与其他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课程体系与其他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课程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课程体系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等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首先要注意各个学科的特点,坚持着眼其特点的原则,要按照体现各学科特点的规范性要求,设置各学科的课程,其中一定要将本学科的主干课程设置好,因为这是最能体现本学科特点的课程。其次,要适当地开设一些与本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其他学科的课程,作为本学科课程体系的扩展和必要补充。这里要注意避免两种片面性。一是过于强调了本学科的特点,轻视了本学科课程体系与相关学科课程的联系。二是对本学科的特点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机械地、不分主次地将相关学科的课程纳入到本学科课程体系中。
   其四,硕士生课程体系与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既要培养硕士研究生,又要培养博士研究生。这是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与此相联系,既要有硕士生培养课程体系,又要有博士生培养课程体系。如何处理两种课程体系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般地说,硕士生的课程有专业性,但是基础性强一些,课程门类要求多而杂;博士生的课程有基础性,但是专业性强一些,课程门类要求少而精。更重要的是,硕士生课程的内容比本科生的课程要深一些,但是,比博士课程则要浅一些。处理两者的关系,一定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首先,要明确区分两者的层次性。从水平要求上看,硕士生课程是低层次的,博士生课程是高层次的。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有不同的要求, 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其次,也要看到两者的联系。尽管两者层次不同,但是,并不是毫无联系。硕士生课程体系是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基础,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不考虑到硕士生课程体系的基础;博士生课程是在硕士生课程基础上提高而来的,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也要考虑到与博士生课体系的衔接,也要考虑如何为博士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必要的、有力的基础。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不同层次和规格。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关键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将博士生培养等同于硕士生培养,与此相联系,以硕士生课程体系代替了博士生课程体系。有的单位的博士生课程体系,比起硕士生的课程体系来变化不大,即使有些变化,比如,课程名称和门数有些调整,但是仔细考察便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多在形式上,在实质上、内容上,变化的并不大。有的博士生讲,他们老师讲课的讲稿还是给硕士生、甚至是给本科生讲课时用的的讲稿。这也许有点夸张,但是,没有充分注意到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层次和深度,恐怕不是个别现象。这是我们应当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五,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的关系
   一般地说,任何学科的课程体系,都程度不同地包括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三类。三类课程的关系,是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解决的一个共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及其构建,自然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关系,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包括各个二级学科课程体系中,都必须设有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三类课程。这是建构本学科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缺少某一类课程,那么,这个课程体系就是不完全的、不科学的。这是因为,任何学科都有它的历史,要透彻地说明问题必须知道它的历史,因而历史类课程是必要的;任何学科都有其本质或规律,探讨本质和规律,恰恰是理论的使命,因而,理论性的课程是不可缺少的;任何学科都有与实践的联系问题,研究实践的问题就是应用性课程的任务,因而应用性的课程是必须的。二是,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三类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历史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体系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体系的核心或主干,应用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体系的归宿,也是历史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联系的中介,三者各有各的用处,不可偏废。三是,在不同的学科中,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三类课程的比重是不完全相同的,其差别与学科性质密切相关。一般地说。历史性突出的学科,其课程体系中,历史性课程占的比重要多些、大些。比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学科,历史的色彩明显、较浓,相应地,历史性课程的比重就要多些、大些;理论性突出的学科,其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课程占的比重就要多些、大些。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学科,理论性的色彩明显、较浓,相应地,理论性课程的比重就多些、大些;应用性突出的学科,其课程体系中,应用性课程占的比重要多些、大些,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应用性色彩明显、较浓,相应地,应用性课程的比重就要多些、大些。在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既有忽视历史性课程的倾向,也有忽视理论性课程的倾向,还有忽视应用性课程的倾向。另外,三类课程在不同性质学科课程体系中比例不恰当,考虑学科性质、特点不够,过于突出和过于弱化某一类型的课程,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其六,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学术讲座的关系
   一般地说,任何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都程度不同地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学术讲座三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也不例外。三者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我们不能不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重视必修课。必修课是最能体现学科特点,最能体现培养计划基本要求的课程。必修课要必修,这本身就决定了这类课程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性质,特别是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开足、开好必修课程。其次,要开出高质量的选修课,选修课尽管是选修,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必修的课程,但是并不是不重要。选修课是必修课的重要补充,也是体现学科特点的东西,对于落实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也是不可缺少的。开设的选修课要种类多、数量足,使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尽量提高课程的质量。在实际过程中,既有选修课种类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也有数量多而杂的问题,更有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是我们设置选修课要注意的问题。第三,是开好学术讲座。学术讲座不是一般的课程,但却是课程体系、特别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忽视开设学术讲座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开些什么学术讲座,如何开好这些学术讲座,谁来开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实际上未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其七,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本科生教育课程体系中,有一个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问题。那么,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否也有一个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问题呢?回答不仅是肯定的,而且是更重要的,是更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一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关系,一方面,要构建好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这是本学科的立科之本。一定要按照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设置出本学科的充足而又必要的专业课程。实际的情况是,某些已有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并没有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性特点,设置的课程五花八门,正与有人指出的那样,本专业就像一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这种现象不消除,科学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就难以真正地建立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构建好本学科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生的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素质教育问题更多。这与目前研究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某些问题有一定的关系。实际的情况是,某些已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是忽略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就是设置不合理。另外,专业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各自应占的比重,也要很好地确定,不能顾此失彼。实际的情况是,某些已有课程体系顾此失彼的现象并不少见。比较起来,重视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忽略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表现得比较突出,需要我们特别地注意解决。
  其八,学科规范性课程体系与培养单位自主设置课程体系的关系
   同其他学科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体现本学科性质和特点、满足本学科培养人才特殊要求的规范性课程体系(当然,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本学科设立时间较短,建设经验不足,这个规范性课程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目前已有的课程体系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也有体现各培养单位历史、学术水平、师资状况、研究特长等等特殊情况的自主设置课程体系。如何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又一个问题。一方面,理想地说,目前已有的本学科各个培养单位,不管情况多么特殊,各方面条件多么优越,都必须执行本学科课程体系的规范性要求。比如,本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骨干课程,都必须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作为骨干课程体现出来,开设出来。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随便去掉或替换本学科的骨干课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培养单位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因为各培养单位的历史有长有短,学术水平有高有低,研究领域各有所长,师资力量也各有特点。学科建设的资源不完全平衡。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应当而且必须从各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尽力建立起体现自身特点又满足学科规范性要求的学科课程体系。在两者的关系问题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强调学科规范性要求,无视各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搞“一刀切”。二是只考虑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无视本学科的规范性要求,搞随意性。实际的情况是,两种倾向都存在,但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后一种。许多培养单位,特别是师资力量较差的单位,往往只从本单位现有情况出发,特别是只从本单位现有师资状态况出发设置课程,有什么样的师资,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没有师资的课程,该开设的也不开设。这样一来,本学科课程体系的规范性要求,就很难真正地体现出来。这种做法,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从本学科建设的长远考虑,特别是从本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来看,无论如何也不应继续存在下去。要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个问题,力求做到学科规范性课程体系与培养单位自主设置课程体系的有机统一。